查看原文
其他

每周壹读|在异国他乡,看天上的月亮慢慢升起

开栏的话


读者朋友们,晚上好。中国税务报新栏目《每周壹读》与大家见面啦!总有一段文字,影响生命的成长;总有一段经历,唤起心灵的共振。即日起,我们将每周推送一篇美文,用最走心的文字,最温情的朗读,与您一起遇见美好。第一期,我们给大家带来的是《在异国他乡,看天上的月亮慢慢升起》。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今年4月初,我从春光明媚的北京出发,到达纽约时,正是深夜。在从机场去往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驻地的路上,我望向窗外,夜空一轮大大的月亮,河道向远处延伸,街道的灯火和水一样安静,布鲁克林大桥精巧轻灵,像漂浮在远方。后来发现,像这样在深夜看纽约月光的时间,还有很多很多。

01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驻地,听起来高大上,第一次见到却并没有惊艳。它看上去普普通通,一栋办公楼,两栋宿舍楼,上下班就在楼道里穿行。第一天上班,我就在迷宫一般的走廊里迷了路。坐落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,一方小小的院子都是奢侈的梦想。听说去年纽约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期,团里同事们只能去楼顶天台,按部门分时段轮流“放风”。团里同事离任回国时,大家也只能在昏暗的地下车库送行。


《牧歌》摄影:本报记者 颉世伦
办公条件虽有些简陋,工作内容却相当丰富。同事调侃道,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上晚班的团,而且晚班经常要坚持到夜里12点。作为团里唯一一名来自税务部门的外交官,我在团里主要负责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涉及发展合作的议题,联系儿童基金会、南南合作办公室等,接手的工作都是全新的,需要一点一滴从头学起。我在心里默默跟自己说:“你是税务铁军中的一员,不怕苦、不怕累,一定要坚持住,不能留下遗憾。”在很多个工作日里,当我从电脑屏幕和文件资料中移开目光时,已是夜里一两点,窗外灯火阑珊,同楼层的同事早已下班。走过沉睡着的办公楼回到宿舍,抬头望见从窗户洒下的片片月光,感觉全身充满了向着未来出发的力量。

02

惟一点一滴积累,愿满仓满谷收成。工作慢慢从生疏到熟练,从懵懂到清晰,好像推开了一扇窗,我不仅看到了外面新的风景,也看到内心的光明。还记得六月的一个下午,我开完驻外工作中第一场大型视频会议,窗外突然下起了一场大暴雨。我看着屋外大雨倾盆,忽然莫名生发出一种“世界真美好”的感慨。那一刻,我明显地意识到,我将要在纽约打开的,是很广阔的未来,我一定要全力以赴。


《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》 摄影:本报记者 易敏敏


在纽约近5个月,慢慢适应每日细细碎碎的生活和忙忙碌碌的工作,却还不适应过于频繁的离别。几乎每个月都有同事离任回国,虽然知道这世界山高海阔,大家终会山水有相逢。但是真正告别时,总是有许多眷恋和不舍。我明白,有人来,有人走,有人接续奋斗,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路途从来不是一蹴而就,而是几代人真真正正凭着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一定有我”的精神,走过山长水阔。这是驻外人员的辛苦和不易,也是驻外工作的光荣和骄傲。03难以适应的还有偶尔冒出来的思乡情深。有次在联合国的花园里看到樱花,璨若朝霞,和北京玉渊潭的樱花是同一种颜色。有次看到路边花圃的栀子花,绿叶青翠硬朗,花瓣洁白芬芳,和北京家中养过的栀子花散发出同一种香。纽约街头,猝不及防地遇到熟悉的花木,总能勾起关于家乡的回忆。


近乡情更怯,人在异乡,却有另一种愁忧。想听到家乡的消息,又怕听到太多消息。这个7月,我为家乡的一场特大暴雨揪心不安,更为无数平凡人逆行救灾而暖心动容。数着时差,和家人亲友一一确认无事,忍着的眼泪才敢放心落下来。最终明白,无论身在何方,平安、健康、努力、知足,是人生最大的财富。


《午后秋色》摄影:本报记者 颉世伦


有明月、怕登楼。某个傍晚,在新泽西的一个小公园,我隔着哈德逊河,看天上的月亮慢慢升起,看月光下,对岸的曼哈顿岛一点点亮起灯火,如琼楼玉宇、繁星闪烁。我知道很快就是中秋,知道北京在万里之外,也知道疫情条件不允许回国看看,可是望着天上的一轮圆月,还是忍不住想:明月何时照我还?我知道,纽约的月光虽美,但最美的月光,还是家乡的月光。





主播 | 司壹闻

监制:邹国金  孙毓泽

策划:司壹闻  宋淑娟

音频制作:颉世伦



来源:中国税务报新媒体、中国税务报融媒体工作小组

文章作者:陈慧永

作者单位:国家税务总局驻北京特派员办事处

责任编辑:宋淑娟 (010)61930016

今天,拆盲盒!


购物季来了,这些涉税小知识应了解~~




你的“分享、点赞、在看”我都喜欢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